在工業平臺、市政工程、辦公建筑等行業,鋼格柵是一種常見但關鍵的材料。結構穩定,安裝方便,排水通風性能好,是許多項目的“右臂”。
但是,在具體的采購過程中,很多用戶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:
一、鋼格柵價格差異巨大;
看似相同的商品,使用體驗卻大相徑庭;
低價交易后,各種附加費用接踵而至;
到達后才發現規格縮水,防銹處理不到位。
事實上,這些問題背后通常有一些鮮為人知的“內幕”。現在讓我們揭開這些面具,深入解讀
鋼格柵行業的幾種常見操作模式,并提供有用的建議,讓您在購買時事半功倍,不吃大虧。
1、“縮水規格”×5,具體發40×4
這是
鋼格柵領域最常見、最難察覺的“內幕”之一。有些企業在報價表上寫規范型號,但實際供應會悄悄降低扁鋼厚度或橫桿密度。
比如:
報價為40×5mm,實發40×4mm;
橫杠間隔應為100mm,具體達到150mm甚至更大;
包邊條厚度不足,影響整體強度。